English

沙粒是怎样再现世界名画的

——日本大冢国际美术馆陶板复制技术探秘
2000-09-0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驻东京记者 蒋道鼎 我有话说

如果有人告诉您:海边的沙粒,加工以后可以再现世界杰出画家的作品,您相信吗?

这事就发生在位于日本四国东部的德岛县。前不久,我们慕名来到德岛县,访问了以陶板复制技术再现世界名画而著称的大冢国际美术馆。

汽车越过芳草萋萋的淡路岛,驶入鸣门海峡的跨海大桥,矗立在对面一座小山之巅的西式风格建筑群隐隐约约地映入我们的眼帘,这就是两年前刚落成开放、建筑面积达29000多平方米的大冢国际美术馆。专门负责展品研究和保存的平田雅男先生边带领我们参观,边作详细介绍。

我们在“西斯廷教堂展厅”停步。环视四周,举目棚顶,恢宏的场面,栩栩如生的人物,使我们仿佛置身于古罗马教堂。

平田先生介绍说,大冢国际美术馆不仅展品独特,展览方式也很有讲究。从地下三层到地面二层共5个展厅,按原尺寸大小复制的1047件展品分“环境展”、“系统展”和“主题展”三大部分。“环境展”展出的是富有艺术价值的古代遗迹、教堂和墓室的壁画,除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外,还有意大利庞贝、乌尔比诺两地的名作及法国莫奈的“白睡莲”等。这些作品不仅大小与原作相同,周围环境与空间也完全按照原有模样复制展出,从而使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系统展”则按西洋美术的变迁展示不同时代著名画家的代表作,可让观众系统地了解西洋美术发展史。“系统展”又分古代、中世、文艺复兴、巴洛克、近代和现代6个时期,陈列着达·芬奇、梵·高、毕加索等画家的代表作。“主题展”分为“表现空间”、“时间”、“生与死”、“家庭”、“命运”、“自画像”等8个部分,展出克劳德·罗兰、西蒙、古斯塔夫等画家的作品,观众可超越时代对古今画家的派别、风格和表现手法进行比较。

大冢公司是以制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一家集团公司,为何能以陶板艺术为基础,兴建规模如此之大、集西洋美术之杰作的美术馆?

平田先生说,德岛县境内多山,鸣门市濒临鸣门海峡,洁白的沙粒自古就是这一地区的“特产”。但在过去,人们只是用帆船将白沙运往大阪、神户等地,按吨计价卖给建筑公司作建筑材料,经济价值不大。大约30年前,大冢化学公司的技术人员提出,若能将白沙制成陶板卖给建筑公司,就可按块论价,价值将提高十几倍。他们说干就干,经过反复试验,陶板越做越大,成品率也日益提高。后来,日本建筑业一度受石油危机的冲击,严重萧条,陶板没有销路。大冢化学公司的技术人员又研究用陶板复制美术作品的技术,结果开发出可烧制3×1米大型陶板的独特技术,不仅无裂痕,不变形,成品率达100%。与此同时,他们还研制出3万多种颜色的釉子,任何色彩的美术品,都可无限接近真实地再现在陶板上。

大冢集团公司为纪念公司创业75周年,决定投资400亿日元在鸣门市兴建国际美术馆,展览用自己独有技术复制的西洋名画,让人们不需出国就能欣赏各个时代西洋美术的代表作品。他们委托6位著名的美术史专家选定作品,然后按照原作的尺寸,通过丝绢网印在陶板上,再经过精心修饰、色调分解和涂釉,最后用1300摄氏度高温烧制。经此程序复制的1047件作品,不仅忠实再现了原作的魅力,而且不变型,不褪色,可以长久保存。

我们前往大冢国际美术馆那天,尽管鸣门地区霪雨霏霏,但在美术馆的各个展厅,不乏静心欣赏的观众。平田先生说,美术馆开放的第一年就接待了33万多名来自日本国内外的观众,随着美术馆知名度的提高,观众一直呈增加趋势。他说,大冢国际美术馆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欣赏25个国家170多个大型美术馆中世界美术巨匠的杰作的机会,也为大学美术教学提供了系统的教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陶板复制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不仅19世纪初叶因战争而散逸的著名的西班牙画作“祭坛屏风”在这里得到“复原”,毕加索为抗议德意法西斯侵略西班牙的油画“格尔尼卡”,经过陶板复制,也在这里与观众见面了。一向被视为经济价值不大的鸣门地区的白沙,经过科学技术的催化,为人类做出了新的贡献。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